9月2日凌晨5點32分,在新疆執行駐場任務的山西成功通航B-70X6機組機長韓旭鵬在睡夢中被一陳急促的電話鈴聲叫醒,話筒里傳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值班人員急促的聲音,9月1日,6名科考隊員進入天山中部的阿克蘇小庫孜巴依峽谷進行科學考察,但在規定時間沒有歸隊并失去聯系,指揮組命令正在駐場執勤的B-70X6機組于8點天亮時刻起飛,前往峽谷區域搜索救援,并發來了科考隊員進山線路圖和坐標點。
與此同時,當地政府立即組織應急、公安、消防等124名搜救人員攜帶熱成像無人機、衛星通信器等設備出發展開營救工作。相關部門即刻派出直升機趕往救援,地面隊伍同步推進,展開地毯式搜救。
當時飛機停放點距離搜索救援中心區域托木爾峰還有200公里,韓旭鵬迅速組織B-70X6機組成員開始了應急準備工作,并于6:30進場。機務維修人員盧紅兵、李曉明、丁樂樂有條不紊的按流程準備飛機、調試設備,兩名飛行人員根據指揮組提供的救援信息,規劃制定飛行計劃和特情處置預案,因為是高原救援,機組還根據直升機懸停性能圖及高度速度圖,精準計算出飛行路線、飛行時間和救援點搜索時間,并根據任務計劃計算出加油量,制定了科學的飛行和救援航線,為節省飛機載重空間,機組還緊急協調了阿克蘇紅旗坡機場,聯系在救援結束后降落補油。
北京時間8:00,山西成功通航的B-70X6大型直升機準時于天亮時刻拔地而起,按預定的航線,直飛托木爾峰山谷,在阿克蘇地區應急救援管理局的統一協調指揮下,與地面公安、應急、消防、林草衛生等部門人員展開了空地一體的搜救工作。搜索救援中心區域托木爾峰位于標高5638米,周邊的汗騰格里峰、雪蓮山等都為高海拔山峰,最高處可達7438米,雪山冰川連綿不絕,山谷天氣復雜多變,雪峰、深谷縱橫交錯,低云、低能見度、多風向風速等極端氣象嚴重影響著飛行安全,B-70X6機組成員根據平時對地形的熟練掌握,憑借著精湛的飛行技術,采取超低空飛行方式,在峻嶺峽谷、雪山冰川間穿行,不但積極搜尋著科考隊員,還為地面搜救人員提供空中支援,為失聯的科考隊員增添戰勝困難的信心,并做好了隨時為受困人員投放必要物資和實施救援的準備工作。
在指揮部的組織指揮和多方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,經過5個多小時空地協同搜救,于9月2日8時20分,6名失聯科考隊工作人員全部獲救,身體狀況良好,B-70X6機組飛機于當日下午3:30安全返航阿克蘇新和機場,本次救援任務圓滿完成。
據山西成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歡介紹,本次應急救援工作是成功通航利用空客H225大型直升機在高原、嚴寒地區開展的一次極限航空應急救援活動,在新疆應急管理廳、阿克蘇應急管理局的正確指揮下,在新疆民航空管局、阿克蘇機場以及中航油的全力保障下,成功通航開展的航空救援活動突破了“五個首次”,即:H225直升機首次飛越雪山,飛行高度達到16000英尺(近4900米);首次體驗了飛機發動機的高原性能及直升機的高空操控性能;首次進行了在新版法規的用氧要求下的高高原作業。且機組控制高高度的飛行時間符合氧氣使用規定保證飛行安全;首次在低通信信號區域飛行,與塔臺聯絡不暢的情況下,釆取通過附近過往航班與指揮部保持聯絡的模式;首次在靠近國界線區域飛行,其最近點與哈薩克斯塔國界限僅10公里,極易誤過邊境。
“時間就是生命,必須分秒必爭。”參與救援的阿克蘇邊境管理支隊博孜墩邊境派出所民警李林東介紹,“失聯地點山高路峭,叢林密布,平均海拔三千多米,晝夜溫差可達30攝氏度,基本沒有人煙,夜間容易讓人出現失溫現象。另外,山區無網絡信號覆蓋,晚上有狼、野豬等野生動物出沒,搜救難度大。”獲救者之一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人員王喜勇說:“我們當時被困在山里,由于天黑,加上手機沒有信號,一直徒步在山區尋找信號。山區氣候條件惡劣、晝夜溫差大,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失溫、安全等問題。在這種多變的天氣下,阿克蘇地委、行署組織了如此龐大的搜救力量,不遺余力地搜救我們,真的特別感激。
據悉,9月1日上午,6名科考人員在接到緊急科考任務后,只攜帶了簡單的科考設備就走進了深山,原定當日晚上10時返回集合點。然而,在約定時間到達后,6名人員仍未返回,并于9月2日凌晨2:55許與集合點工作人員失聯。且失聯區域地形復雜,野生動物出沒橫行,晝夜溫差達到30攝氏度,極易造成人員傷亡。在多次聯系無果后,集合點工作人員便向當地公安機關求助。
上一篇:成功通航“生死營救”,科考隊員天山脫困 |
下一篇:山西成功集團2023年秋季運動會盛大開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