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教育黨課是黨內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,可以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權力觀和道德觀,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,保持謙虛謹慎、廉潔公正的作風。當今社會,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,各種利益與誘惑交織,我們更要時刻繃緊反腐倡廉這根弦,進一步營造干干凈凈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。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,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。因此,安排這堂廉政教育黨課是必要的,也是及時的。今天的黨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,即講黨性、重品行;敢作為、勇擔當;守紀律、改作風。
講黨性、重品行
做忠誠干凈擔當的表率
在新的歷史時期,一名講黨性重品行的黨員,最根本的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權力觀和道德觀。這“三觀”是共產黨員的必備素質,缺乏這些素質,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。
一、關于人生觀的問題
一提及人生觀,大家自然感到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。而這個老話題,卻是每個人,特別是共產黨人一生中每時每刻都在回答、誰也不能回避的永恒課題。人生觀是“總開關”,有什么樣的人生觀,就有什么樣的人生。人生觀正確的人,一輩子可以活得很充實,很積極,可以干出很多有意義的事。如果在人生觀問題上沒有一個合理的定位,稀里糊涂就過去了,最后很可能一事無成。一名黨員干部,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,必須做到以下幾點。
要堅定理想信念 要正確對待利益 要正確看待幸福
1、要堅定理想信念
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‘鈣’,沒有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不堅定,精神上就會‘缺鈣’,就會得‘軟骨病’。
建國初期
一大批海外留學人員歸國,大家比較熟悉的像錢學森、鄧稼先、華羅庚、竺可楨等等,實際上,他們都已在歐美成家立業,事業有成?墒,他們一方面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中華民族所受的屈辱與磨難,知恥后勇,另一方面被我們黨為民服務的宗旨和正義事業深深吸引,兩方面結合升華為一種不怕犧牲建設祖國的理想信念,使他們不顧國內的貧弱狀況,拋開海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國,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,受委屈、歷磨難也無怨無悔
新時期
黨員干部同樣應該做到:愛國、信黨。
愛國,就是熱愛中華民族。我們中華民族是有骨氣的民族,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,當前我們正致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共產黨員更應忘我的投身于民族復興、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中。
信黨,就是堅信共產黨的正確領導。這是政治信仰,是理想觀的核心內容。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,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我們絕不能以偏概全,看到黨內出現幾個腐敗分子,社會上出現腐敗現象,就動搖對黨的信念,減損對黨的忠誠。
1、 要正確對待利益
當官就不要想發財
從宏觀上看
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總的情況是好的,但也有少數人會犯糊涂,利大大干,利小小干,無利不干。市場經濟條件下,民營企業家、個體工商戶,這樣想倒也無可厚非,但作為黨員、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就不應該了。它有悖于共產黨員的稱號,與黨的性質、宗旨和入黨誓言格格不入。共產黨人是唯物論者,從不否認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。但是,凡事皆有其度,如果過多考慮個人,就會成為個人利益的犧牲品,甚至滑到邪路上去。
如何正確看待利益
一定要正確看待個人利益,正確看待個人得失,正確把握利益關系,經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,比比那些先進模范,看看那些困難群眾,F在的黨員干部待遇條件已不算低了。把心思全部用在干事創業上,用在為人民謀福祉上,實現的是人生價值,收獲的是群眾和組織的認可,這才是共產黨員最大的個人利益。
3、要正確看待幸福
當官就不要想發財
新三高
工作高壓,我們的工作千頭萬緒,任務很重,高度緊張;
輿論高壓,現在公務人員都處于放大鏡之下,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;
生活高壓,工作時間長,照顧家庭的時間自然就少了,而日常生活的瑣碎事與煩心事并不隨之減少
正確看待幸福
1、 幸福來源于貢獻,要經常想一想、算一算,自己為港區的發展出了多少力,為群眾做了多少好事實事,這是一種成就感,能使人愉悅、令人充實。
2、 幸福來源于清廉。一名黨員干部如果在廉潔自律上摔了跟頭,不僅貽誤了黨和人民的事業,也影響了自己的家庭。
若是因為違紀違法而被送審判刑,既讓自己失去了自由,也失去了贍養父母、培養子女的能力,何談幸福?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。
二、關于權力觀的問題
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:權為民所賦,權為民所用?倳涍強調,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,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。無論你手中掌握了多少權力,無論在什么崗位,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,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。
要自覺實踐“權為民所賦”
要自覺實踐“權為民所用”
關于道德觀的問題
要自覺實踐“權為民所賦”
人民觀念淡薄
有些黨員干部,在如何理解和把握“權為民所賦”這個問題上,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。有的黨員干部信奉個人奮斗、“憑本事吃飯”,認為職務地位是靠自己干出來的,組織培養、人民養育的觀念非常淡薄
個人利益為中心問題
這樣的干部在走上領導崗位行使權力的過程中,容易出現“主觀為自己,客觀為社會”的問題,一切根據自己的利害得失來衡量。當個人利益與國家、集體利益發生矛盾,甚至需要犧牲個人利益的時候,這些干部往往就現了原形,出了問題。
關于道德觀的問題
黨員干部在社會分工中占據特別的地位,其道德水準的高低不僅僅是個人問題,而且具有公共性,代表著公信力;其道德牽連著“黨德”,折射著“國德”,示范著“民德”。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,自覺提高拒腐防變與抵御風險的能力,于國于民都十分重要。
一是要錘煉好品行
二是要培育好的境界
三是要形成好風氣
1、要錘煉好品行
① 要忠誠,黨員干部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,認真執行黨的決定,在大事大非面前旗幟鮮明,立場堅定,始終聽黨話、跟黨走,決不允許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”,決不允許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,決不允許在執行過程中打折扣、做選擇、搞變通。
② 要感恩,時刻不忘組織培養,常懷感恩之心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,做到用感恩之心對待組織,信賴之心依靠組織。
③ 要敬業,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、精一行。
④ 要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,就像一棵種子一樣,只有埋頭,才能出頭。
⑤ 要從自己做起、從點滴做起,克服心浮氣躁、急功近利、好高騖遠等不良傾向,兢兢業業、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。
⑥ 要吃苦,要在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、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、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。
2、要培育好的境界
① 要心系大局,主動把工作置于大局中去謀劃、去推進、去落實。自覺做到局部和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,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。
② 要心胸豁達。“將軍額橫堪走馬,丞相肚內能撐船”、“能容毀譽風中過,坐看煙云筆底穿”等詩句都在講這個道理。只有心胸豁達,方能成就事業、方能收獲快樂;只有心胸豁達,方能成自己之事、成他人之事、成百姓之事。試想,在一個單位如果同事之間心胸不開闊,大家彼此之間缺少信任與默契,那么這樣的單位肯定缺少凝聚力與向心力,工作肯定上不去。
③ 要心態平和。有句話說得好,“做官時,要往前想一想:我原不是官;又要往后想一想:我不能常有此官。尋取真我,方有著落。”的確,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官大官小,而在于干事的多少和奉獻的多少。黨員干部只有常懷這種“平常心”,才能站得高一點,看得遠一點,不為名而失志,不為利而亂意,不為權而動心。
3、要形成好風氣
① 風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,但是卻可以強烈感知,而且有著巨大的能量。好風氣能聚人心、出人才、興事業,給人帶來安全感、溫馨感和幸福感。
② 黨員干部是黨的中堅力量,黨員干部形象好,黨的形象就好;黨員干部的威信高,黨的威信就高。
③ 我們決不允許傳播政治謠言或公開發表不恰當的政治言論,決不允許對一些道聽途說、似是而非的東西亂猜亂議,決不允許相互拆臺,也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。
上一篇:敢作為、勇擔當 |
下一篇:晉商精神 |